一、灌裝精度異常
表現:灌裝量忽多忽少,誤差超過±1%;同一批次內部分瓶子灌裝量偏差明顯。
原因:
1.灌裝泵磨損:柱塞泵密封件老化、蠕動泵軟管破裂,導致流量不穩定。
2.物料粘度波動:低溫時藥液粘稠度上升,影響流量控制。
3.定位不準:瓶子與灌裝頭對位偏差,藥液外溢。
解決方法:
1.定期更換易損件:柱塞泵密封件每500小時檢查一次,蠕動泵軟管根據物料腐蝕性每周或每月更換。
2.加裝溫控系統:對高粘度藥液管道進行恒溫加熱(如生物制劑常用37℃保溫),確保粘度穩定。
3.升級定位裝置:采用視覺定位+伺服電機糾偏,將對位誤差控制在0.3mm內。

二、灌裝頭滴漏
表現:灌裝結束后,灌裝頭殘留藥液滴落在瓶身或傳送帶上,導致瓶身污染、物料浪費。
原因:
1.止回閥失效:硅膠閥芯磨損、卡入異物,無法全閉合。
2.負壓不足:真空系統泄漏,無法及時吸回殘留藥液。
解決方法:
1.采用快拆式灌裝頭設計:每日生產后拆卸清洗止回閥,每月更換一次硅膠閥芯。
2.加裝真空度監測儀表:當壓力波動超過±5kPa時自動停機報警,及時排查管道泄漏點。
三、設備運行卡頓
表現:傳送帶間歇性停滯,瓶子輸送不連貫;灌裝頭升降卡頓,與瓶子不同步。
原因:
1.傳動系統故障:鏈條/皮帶松動、齒輪箱缺油,導致動力傳輸中斷。
2.傳感器誤判:光電傳感器被藥液污染,無法識別瓶子位置。
解決方法:
1.建立設備點檢表:每班次檢查傳動部件松緊度,每周為齒輪箱加注食品級潤滑油。
2.傳感器加裝防護罩:如透明亞克力擋板,并配備自動清潔毛刷,每小時擦拭一次感應頭。
四、無菌性不達標
表現:無菌檢測時出現微生物超標;灌裝管道內壁殘留藥液滋生細菌。
原因:
1.CIP/SIP不全:清洗液濃度不足、滅菌溫度未達121℃。
2.設備死角多:管道焊接處有縫隙、灌裝頭結構復雜難清潔。
解決方法:
1.優化清洗流程:采用3%氫氧化鈉溶液循環清洗30分鐘+純蒸汽滅菌20分鐘(溫度≥121℃,壓力0.12MPa)。
2.選擇沒有死角設計設備:如衛生級快裝接頭,內壁粗糙度Ra≤0.8μm,減少藥液殘留。

五、卡瓶與炸瓶
表現:主行走梁和后行走梁交接時,瓶子卡停或炸裂。
原因:
1.行走梁行程錯誤:主行走梁提前松開,導致瓶子不穩。
2.部件錯位:主行走梁與上下靠瓶板存在偏差。
解決方法:
1.調整主行走梁行程凸輪:確保前行走梁夾取瓶子時,主行走梁保持穩定。
2.點動檢查對中性:通過點動走瓶測試,明確各部件位置是否準確。
六、灌裝針頭問題
表現:灌裝過程中針頭斷裂或安裝不到位,導致藥液泄漏或灌裝失敗。
原因:
1.針頭適配性差:通用針頭與設備不匹配,粗細或長度不符。
2.安裝偏差:針頭未對準瓶口,導致碰撞斷裂。
解決方法:
1.使用原廠適配針頭:按設備型號精準定制,確保粗細、長度匹配。
2.調整安裝位置:使針頭始終位于瓶口中間,避免偏移。